本网消息 5月2-4日,经济与管理学院柯子实、饶林森、周金旺三位老师应邀参加了中国统计论坛第二十届年会。年会上,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,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做了“当前中国及国际经济的分析与展望”的报告;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向书坚做了“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研究”的报告;郑州大学博导马庆伟做了“大数据时代统计教学与研究变革”的报告;中央财经大学满向昱教授做了“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测度研究”的报告。
贺铿老师用自己的思想、观点、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、人物、学术、文化的功过是非,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。我国统计学发展史如果进一步放大,可以是指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历史,如果进一步缩小,那就是指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在这个变局中是强国、大国的领袖搅动的大潮,而有一群统计界人,在阔论天下,解读人生,畅想未来,扰动着一个小潮。
大概追溯一下现代统计学的发展。统计方法可以追溯到很早,几乎在计数方法被发明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统计方法。到了16世纪,由于掷筛子赌博的兴盛(据说),学者们开始研究点数的频率,推算概率。这是早期的概率论。与此同时,政府为了增强控制力需要了解人口的特征。学者们发展了国情学,开始应用在人口统计上,比如男女性别。统计方法以概率论和国情学为两个方法论的源头,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统计方法发展成为现代(数理)统计学,则是更近的事。17、18世纪的数学家继续发展了概率论,为现代统计学的奠定了部分理论基础。
会务期间,领略、享受了贺铿老师带来的明朝徐渭的风范风采。尤其是解析局变中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涉及统计活动的经纬脉络、变迁逻辑。还有世界格局的变迁,风流人物的更替作为,变化莫测,丰富多彩。
参加本次会议的主要心得之一,是扩展了统计学的核心思想。统计学可以归类为形式科学(像数学、逻辑学、系统论),是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。这是因为其研究领域是抽象的形式;也可以归纳为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,因为其研究了自然科学的问题或者社会领域的问题。其实,非要把统计学归为某类科学没什么意义,知道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就够了。在此如何分类并不重要。统计学的方法论里有一部分内容是抽象的形式为研究对象,比如正态分布,由于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推导出来的,是无法证伪的,是数学的一个分支,一种逻辑体系;而另外一部分内容,尤其是贝叶斯主义兴盛之后,则是可以证伪的。(通讯员 柯子实)